特约评论员谷喻
近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,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,并系统部署了增加体育产品供给、拓展体育消费场景、丰富体育赛事活动、强化产业要素支撑等一系列举措。在当前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阶段,激活体育消费不仅是培育新增长点的战略选择,更是畅通内循环、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。体育消费作为重要的改善型消费,能够拉动经济增长、优化消费结构、促进产业融合,并带动就业与社会效应提升,对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具有显著推动作用。
近年来我国体育消费增长快速,正在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。体育产业近五年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%,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显著。今年上半年,京东、淘宝、天猫、抖音等四大电商平台体育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.5%,远高于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,反映出城乡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旺盛。各地各类体育赛事活动遍地开花,“村超”“苏超”等赛事的火爆出圈,不仅体现了群众对体育的热情,也为体育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。体育消费正在从专业赛事向全民参与转变,正成为全民经济,未来发展潜力巨大。
新业态、新模式持续涌现,不断拓展体育消费的边界。在体育产业的细分赛道中,冰雪经济、户外运动、电竞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,带动了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。以冰雪经济为例,2024~2025冰雪季全国滑雪场内消费1.96亿笔,同比增长超过70%,增长势头迅猛。户外露营、极限运动、电竞等成为体育消费的新兴增长点,不仅带动了体育产品销售,还与文旅、科技深度融合,丰富了消费场景,也为体育产业注入了更多文化与科技元素。越来越多新兴消费场景呈现出消费群体年轻化、消费需求多样化、消费方式智能化的趋势,未来发展前景广阔。
发展体育产业不仅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,还对社会发展具有多维推动作用。地级市、县域及乡村体育赛事的兴起,为城乡融合、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通过联动地方文化、农产品销售和旅游开发,促进基础设施改善和居民收入增加。体育消费体现了居民对健康生活、品质生活的追求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需求侧支撑。通过拓展消费领域、创新消费模式,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了更多样化的业余活动选择,有效促进居民消费意愿升级并形成长期消费观念。
国常会提出,要实施消费惠民举措,提升服务保障水平,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。要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,离不开财政与金融两大政策的精准协同与创新。
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引导消费、优化供给、完善基建等多措并举支持体育产业和消费发展。在需求端,通过贴息和消费补贴方式,能够直接降低体育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成本。参照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汽车、家电等消费品销售额增长,其经验可迁移至体育领域,例如对智能运动装备、健身器材等实施财政贴息,撬动居民潜在消费需求。在供给端,通过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等措施,支持体育企业加强产品创新,扩大高质量供给。例如,对智能体育装备研发、赛事服务企业给予税收减免,政府采购向适老化、智能化体育产品倾斜。
金融政策可以通过强化信贷支持、创新金融工具等助推体育产业和消费发展。体育产业具有产业融合度高、消费场景多样等特点,金融机构在支持体育产业发展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。根据不同体育消费场景的特点,创新开发多元化消费金融产品,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,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。如发展知识产权质押、未来收益权质押等创新融资模式,助力轻资产的体育文创、赛事IP运营企业获得资金支持。金融机构还可以围绕体育消费场景中国正规股票app排名,联合打造一系列“体育+”的主题营销活动,充分挖掘金融促进体育消费的功能。此外,还应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,如保险机构开发运动意外险、赛事取消险、体育装备财产险等,为消费者和经营者提供风险保障,让大众更安心地参与体育消费。
益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